最新目录

规范电信诈骗案件接处警流程比电信诈骗分子“

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电信诈骗案件的接处警工作是一线民警的一门基本功,“与诈骗分子进行时间赛跑”是电信诈骗案件接处警工作的首要理念,接处警民警要秉承这个首要理念,一方面应当“内强素质”

电信诈骗案件的接处警工作是一线民警的一门基本功,“与诈骗分子进行时间赛跑”是电信诈骗案件接处警工作的首要理念,接处警民警要秉承这个首要理念,一方面应当“内强素质”,另一方面应当“外强沟通”。做到比电信诈骗分子“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成功拦截诈骗款,斩断电信诈骗犯罪的经济链条。

当前,电信诈骗案件高发频发,对于公安机关来说,电信诈骗案件的接处警工作是一线接处警民警的一门基本功。可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些一线民警对于电信诈骗案件接处警工作不熟悉、不规范。鉴于此,摸索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电信诈骗案件接处警规范流程。

第一步:根据汇款形式,归类分流处置

被害人给诈骗犯罪分子银行账户的汇款方式可以分为实时到账和非实时到账。实时到账常见的有银行柜台转账、ATM机无折存款、第三方支付平台等。非实时到账分为2小时到账、24小时到账2种到账方式,银行智慧柜员机、网银转账、手机银行转账可以设置成2小时到账、24小时到账,个人通过ATM机向非同名账户转账的24小时后到账。

根据汇款方式的不同,接处警民警应当归类分流处置。如果是实时到账,那么就继续往下走程序。根据公安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自2016年12月1日起,个人通过银行自助柜员机向非同名账户转账的,资金24小时后到账。根据最新的文件精神,如果是非实时到账,在2小时或者24小时的有效时效内,民警应当帮忙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接通人工服务,操作撤销银行转账业务,一个电话即可轻而易举地将被诈骗款追回。

第二步:提供汇款凭据,导入反诈平台

如果是实时到账,民警应当要求被害人提供加盖银行公章的交易流水清单或者ATM机回执单。如果提供不了上述凭据,民警根据询问得知的诈骗犯罪分子银行账户制作加盖单位公章的情况说明。

接收汇款凭据后,民警不要急着给被害人制作询问笔录,而应当立即登录省反信息网络诈骗平台,操作“警情录入”功能将汇款凭据上的诈骗银行卡账号等警情基本信息录入系统。导入完成后,点击保存警情基本信息。

第三步:调取银行流水,追踪诈骗款

保存警情基本信息后,民警下一步就得确定被诈骗款的资金流向。民警操作“警情处置”功能,在“银行查控”栏目中点击“明细查询”,追踪被诈骗款的去向。如果被诈骗款仍在一级诈骗银行账户上,民警应当立即开展止付、冻结工作;如果被诈骗款被转账至下级诈骗银行账户,民警应当反复操作“明细查询”功能,直至确定被诈骗款的下落。

当然,狡猾的诈骗分子经常将诈骗款转至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通过POS机刷卡消费诈骗款。遇到这些棘手的难题,民警应当将相关法律手续上传到省厅反诈中心,同时电话告知中心值班人员,由中心值班人员负责平台操作并反馈结果。

第四步:操作“止付”“冻结”功能,拦截诈骗款

追踪到诈骗款的下落后,民警应当争分夺秒地在反信息网络诈骗平台操作“止付”“冻结”功能,扫描汇款凭据、冻结法律文书提交系统完成操作。操作成功后,诈骗款就被公安机关止付、冻结在诈骗分子的银行账户中。

第五步:办理资金返还,积极挽回损失

为了各级公安机关依法规范操作冻结资金的返还工作,中国银监会和公安部印发《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冻结资金返还若干规定》。冻结诈骗款后,民警应当按照上述规定,填写《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涉案资金返还申请表》等表格,及时操作返还事项,切实做好冻结资金的返还工作,竭尽全力挽回被害人的经济损失。

总之,“与诈骗分子进行时间赛跑”是电信诈骗案件接处警工作的首要理念,接处警民警要秉承这个首要理念,一方面应当“内强素质”,熟练掌握反信息网络诈骗平台的操作流程,争分夺秒地开展止付、冻结工作,快速拦截住诈骗款;另一方面应当“外强沟通”,录入反信息网络诈骗平台后第一时间与反诈中心坐席人员电话沟通,减少因沟通障碍耽误止付冻结的黄金时间,努力搭建顺畅的沟通平台。只有这样,接处警民警才能比电信诈骗分子“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通过成功拦截住诈骗款,从源头上斩断电信诈骗犯罪的经济链条,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文章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fzkxxbzz.cn/qikandaodu/2021/0121/507.html



上一篇:斩断诈骗分子伸向老年人的黑手
下一篇:长征途中党中央对张国焘的团结与斗争(二)

分子科学学报投稿 | 分子科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科学学报版面费 | 分子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分子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子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