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从晚清知识分子的价值观的异动,重新审视中日

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引言: 中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大国,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形成了一种导向明晰、体系完备且内容复杂的传统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无疑对于维护中国
引言:
中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大国,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形成了一种导向明晰、体系完备且内容复杂的传统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无疑对于维护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代以降,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炮火,内力的驱动作用逐渐弱化,外力的作用逐渐增长。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数次遭受西方的侵略,每次侵略战争都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历史灾难,而对于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创伤最大、促其猛醒者莫过于甲午战争。今天,我们将从晚清知识分子价值观的异动,重新审视中日甲午战争。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价值体系的构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国漫长的封建制度导致了知识分子保守、封闭的传统性格,以儒学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思想文化体系逐渐成了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农业社会的现状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存在,使传统知识分子一直在儒学传统价值观念“德上艺下”的影响下成长,且具有一定的稳固性。
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大清帝国的大门,西方思想随之在中国传播开来。鸦片战争后,中西交接已经有了相当的机会,也有一定的渠道。但都是民间边缘知识分子在与洋人接触。地方官员既依赖这些民间的知识分子,却又瞧不起他们。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冲击。
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知识分子。西学的冲击,使知识分子面临着新的抉择。随着西学东渐的逐步深入,封建儒学的价值观念给传统知识分子群体造成内心的恐慌和困惑。一向目空一切、自视清高的华夏文明为异族文化所击败,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优越感和民族优越感开始动摇。他们深刻地反思这种文化的深层内涵,并以新的眼光来审视和观察世界与中国。“开眼看世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觉醒的标志,也开启了知识分子价值观变迁的大门。
然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前半个多世纪中,其心态和价值观的变化是异常缓慢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科举体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极深,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即便中国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一次中法战争,这些战争对知识分子的冲击是微小的,中国知识分子依然行进在科举的大道上。刘鸿翱在为徐继畲的《瀛环志略》作序时,仍固执坚持“夫中国者,天地之心,四夷,天地之肢”。可见传统价值观仍然在知识分子脑海中挥之不去。

传统知识分子“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根深蒂固,读书、考科举、求功名成为当时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也是当时社会的普遍价值观。重视义理而排斥科技的传统教育“依旧占绝对的统治地位,读书人也依旧浑浑噩噩在科举的阶梯上爬行”。由于长期重德轻艺,中国知识分子不关心自然科学,其科学素养不高。加之长期的封闭塞听,缺乏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致使科技发展长期停滞不前。
早在明末,传道士来华,他们在传播基督福音的同时,已经开始传播西方科技。但是,由于当时传播的有限性和当局的阻挠,西学在中国的影响微乎其微,当时很少有人认识到它的存在。再加上1713年清朝政府全面禁教,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曾一度终止。在当权者和知识分子看来,西方的“奇技”没有什么价值。这里既有传统经济体制对科学发展的限制,也有传统价值观念对科学方法的束缚。
甲午战争之前的历次战争并没有给知识分子的心灵带来多少的创伤,西学虽然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新的气象,并且使得传统价值观念开始松动,但受科举体制的影响,到甲午战前,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依然埋头四书五经中,他们不关心世界局势,整日沉浸在醉生梦死之中,而且往往骄傲自大、盲目乐观,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里,这种妄自尊大的心态和不求实际的价值取向,即便到了甲午战争期间,中国已经出现失败的迹象后,仍然毫无动摇。直至甲午战败,在每一个关心中国命运的知识分子的心里,才真正有了天崩地陷的感觉。
甲午战争成为“现代东亚历史的转折点”,它是远东地区乃至整个亚洲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它不仅对中日产生了巨大影响,还促使远东的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对华夏世界传统秩序的转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此之后,儒家文明的影响逐渐淡去。这次战争也是中国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标志,“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甲午战争真正开启了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转变。

文章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fzkxxbzz.cn/zonghexinwen/2020/1029/397.html



上一篇:自组装单分子膜表面分子间氢键的电化学研究
下一篇: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开幕 钟南山:青年科学家

分子科学学报投稿 | 分子科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科学学报版面费 | 分子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分子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子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